![]()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走势先高后低。从住宅来看,一季度经济增速为5.4%,二季度增速为5.2%,三季度经济增速为4.8%。虽然三季度经济增速为前三季度最低,但8、9月份工业企业收入增速明显提升。比如,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同比增长20.4%,7月份为下降1.5%。当月工业企业收入明显改善。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929.7亿元,同比增长0.9%,扭转了今年5月份以来企业基数连续下滑的局面。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继续强劲8月份,同比增速扩大1.2个百分点至21.6%。一般情况下,工业企业利润与经济增长即使增速不同,但方向总体一致。然而今年第三季度,两者却出现了较大差异,令人非常意外。投资者想知道我是否相信经济增长数据会下降,或者行业盈利增长会上升。从三季度的股票表现来看,股指似乎与企业收入增速相符,但实际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主要是研究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内在原因以及未来能否持续。剔除工业收入加速增长的原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9月,工业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732亿元,同比增长3.2%。这一增速是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累计月度增速。与1-8月的0.9%相比,增速提高了2.3个百分点,表明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呈现加速改善。其中,9月份工业企业收入同比增长21.6%,不仅比8月份的20.4%加快1.2个百分点,而且创下年内单月增速新高。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发生积极变化。从量、价、利三个因素看,工业企业利润高增长得益于价格和利润的恢复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首先,“收入”的大幅恢复是最关键的驱动因素。一月至九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6%,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9%,同比上升0.8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 “反内卷”政策生效,部分行业恶性价格竞争已经结束,产品销售与材料成本之间的毛利率有所恢复。而且,利润率的增长也体现了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物价”的稳定对物价走强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前三季度PPI同比增速仍为负值,但9月份降幅较8月份小幅收窄0.1个百分点。物价逐步稳定直接增量提升公司收入名义增速,提升毛利率水平。最后,扩大“体量”是收入增长的坚实基础。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表明“量”的扩大是收入增长的坚实基础。特别是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较8月份明显加快1.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活动的加速反映了内需的边际改善和企业信心的回升。从三分类看,1-9月,制造业收入增长9.9%,增速比1-8月加快2.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工业和供应业增长10.3%,加快0.9个百分点;这采矿业下降29.3%,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这种结构性差异表明,当前工业企业利润的回升主要来自于制造业的回升和公共事业的稳步好转,而采矿业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带动支撑作用明显。 1-9月,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收入同比增长8.7%,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增长1.6个百分点。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自动化领域创新的不断推进,共同成为制造业升级的新方向。装备制造业收入超过设计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9.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增长3.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八个行业收入全部实现增长。传统产业中,原材料制造业收入明显改善,消费品制造业呈现明显复苏态势。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扭亏为盈,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4.0%。该行业毛利率在政策引导下得到明显恢复。 1-9月,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14.4%,农副加工业增长12.5%。复苏消费品制造业的回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需的逐步恢复以及节日消费对工业生产影响的加强。工业企业收入高增长的驱动因素 1、低基数效应产生支撑。低基数效应是推动9月份盈利同比高增长的重要技术因素。回顾历史数据,2024年同期工业企业利润基数较低,客观上拉动了今年8、9月份收入同比增长。同时,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也为表观增速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2.“反内卷”政策恢复收入 今年以来,国家深化全国统一市场建设。 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竞争监管”。六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落后产能有序排出”。下半年,“反内卷”政策对上游产业收入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从而直接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文华商品指数从6月初的低点154.27上涨至7月的高点170.23,随后在165中间波动。面对美国关税压力、中东地缘政治摩擦等诸多外部风险,“反内卷”政策为恢复商品内生动力注入动力。国内经济稳定,大宗商品市场信心稳定。尽管前三季度PPI和制造材料PPI年率增速仍为负值,但降幅较8月份小幅收窄0.1个百分点。在构建统一大市场、治理企业无序竞争的背景下,相关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企业竞争秩序的规范,带动了工业企业利润结构的改善,恢复了钢铁、煤炭等传统上游产业的利润,促进了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价格因素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企业利润和收入的增长。 3、收入加速增长,成本控制改善 营业收入加速增长为企业改善创造了条件吃了利润。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增速比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营业收入增长2.7%,比8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当月营业收入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为企业盈利持续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公司成本控制能力有所提升。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56元,同比增加0.18元,但增幅较上期有所控制。同时,每百元营业收入费用为8.36元,同比下降0.16元,表明公司控制成本的能力有所提升。总而言之,经济持续反弹工业企业收入主要得益于三大主要驱动力: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强劲增长、“反内卷”政策带来的收入恢复以及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叠加。展望未来,收入增长的上升趋势能否持续,是加速还是衰减,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将如何变化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企业盈利是宏观经济核心的同步指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未来投资的“先行指标”。 8、9月份数据的改善,特别是民营企业盈利的改善,将显着提振企业家经济,有望引导制造业投资加速。这是观察内源动力是否存在的重要窗口经济活力稳定。因此,四季度资本市场走势可以通过工业企业收入看出。一、工业企业收入预期 期末预期 年底,工业企业收入回升趋势有望延续,但增速可能放缓。积极因素包括:一是收入基础较低,有利于表观增速保持稳定。二是“反内卷”政策持续支撑部分行业收入。但挑战也不容忽视,价格因素仍是行业现有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拖累。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回落仍较为明显。除了影响采矿业盈利能力外,还可能对居民中长期收入预期产生影响。此外,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贸易摩擦引发的内需也可能制约工业企业收入的恢复。综合来看,四季度企业盈利将继续出现结构性差异,科技增长和政策受益板块有望维持相对涨幅。 10月23日,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纲要,针对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循环出现停滞点”的问题,强调“遵循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反内卷和扩内需宏观政策并行实施后,工业企业收入有望继续稳定恢复。 2、三季度披露报告及A股盈利预期。判断f从上市公司三季度报告来看,半导体、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营收增速领先;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和零售等行业。机构资金持续加大对目标技术和资源的配置,高额红利并未得到巩固,市场呈现出“技术增长+周期性复苏”的结构性特征。长期来看,企业收益基本面持续大幅改善,强化了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基础,印证了宏观政策的有效性,也有助于提高总体风险偏好。因此,收入的恢复不仅会直接推动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还可以以三季报为催化剂,带动市场向工业板块乃至股市的上行转变。A股收益普遍预期,从而形成股市稳定“慢牛”的基础。 3、A股及大宗商品市场投资机会A股赠礼的驱动力从流动性转向政策落实和收入恢复的共振。 10月28日,上证指数盘中一度突破4000点。这是上证综指自2007年、2015年以来第三次突破4000点。政策方面,“十五五”确立了科技自主、扩大内需的战略基调,为市场注入了明确的政策信心,也为新生产力相关板块提供了持续升值的锚点和主题机会。企业收入方面,三季报显示,建材、电子、有色金属等行业业绩大幅增长,微观数据印证了下游产业利润率的恢复。估值方面,市场整体市盈率处于较低区间,尤其是大盘蓝筹股的低估值构成了指数的底部支撑。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科技增长的利润预期上修,继承了市场的基本逻辑。与此同时,外部对美联储政策转变的预期缓解了全球流动性压力,为股市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窗口。大宗商品市场定价逻辑也从传统的周期性需求波动转向“供给侧约束”和“需求结构转型”驱动的长期叙事。随着“反内卷化”持续推进,供给格局持续优化,对有色、黑色、能源、化工等工业品价格形成重要支撑。以c为代表的非金属金属市场供需紧张。除了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传统需求外,AI数据中心的建设带来了新的需求增长点。与此同时,全球铜矿正面临品位下降、地缘政治等因素造成的供应中断。长期的供给侧偏紧逻辑,使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全球央行持续购买黄金的“去美元化”趋势以及其作为货币锚的资产回归的背景下,黄金配置价值保持稳定。因此,在供需基础改善、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明年商品有望带动市场繁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